Yow-Ruu CHEN
1984 Born in Taiwan, live in Taipei. Artist, theatre director and performer. Her works often integrate the local environment, using sound, video, installation and live performances as creative tactics. She likes to mixture of forms and sound for developing themes in her performative works. Founder and Theater Director of Her Lab Space, opening up trans-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with artists from various backgrounds. In January 2016, she established her own theatre company “Her Lab Space”, initiated by multiple imaginations on space. Through experimentations and creative practices, Her Lab Space hopes to integrate creative practices of all forms, while collecting trivial things in everyday lives and observations on living environment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and furthermore expand these elements into different dimensions. Exploring the existence and forms of “space” in the dimension of time and space, Her Lab Space hopes to collaborate with artists from different disciplines, and integrates different artistic thinking, in order to construct various possibilities of Her Lab Space. |
Personal Website
http://yuliachen.weebly.com/ |
陳侑汝
生於高雄,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與劇場藝術研究所,主修導演。
劇場工作者、劇場導演、藝術創作者。
目前生活、工作於台北。個人創作常與當地環境、聲響結合,透過細微生活經驗觀察,對人與空間、身體、聲音之間的關係感興趣,常以聲音重組、影像、裝置或現場表演作為創作手法。曾多次入圍台新藝術獎提名。近年與影像、新媒體、舞蹈、音樂等其他領域之藝術家合作,也曾與瘋戲樂工作室、楊景翔演劇團、創作社、一公聲藝術、原型樂園、台北小花劇團、出入游樂IOFloat等合作。
劇場導演作品包括2023 瘋戲樂工作室《搖滾芭比》、許哲珮沈浸音樂劇場《失物之城》、2022臺北藝術節《黑洞春光》、2022臺北兒童藝術節《我的黑夜獸》、2022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Re_l_ _y》、2020《分手快樂》原創音樂劇、2020NTT-TIFA《無光風景》(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2019《Trade Trade Love 愛-換-換》(北藝大春季公演)、2018《媽媽歌星》(水源劇場)、《奠》(市長官邸藝文沙龍)、2017宜蘭羅東藝術自造祭編導演《荒土樂園》類環境劇場單人演出、2016《夜船》(關渡藝術節邀演)、2016《無眠》(牯嶺街小劇場與雲南省小劇場藝術節演出)。2015與出入游樂iOFloat合作,導演作品《出入.遊樂間》入圍第十四屆台新藝術獎,同年參與臺北藝穗節編導演作品《她最後的聲音》,榮獲「最佳空間運用」獎,該年也參與原型樂園主創作團隊與演出 《跟著垃圾車遊台北》,入圍2019年度由美國《公共藝術評論》(Public Art Review)雜誌和中國《公共藝術》雜誌所推動「國際公共藝術獎」。2018受臺北藝術節邀請與六團藝穗節優秀團隊共同創作《但是又何 Night》,於台北中山堂演出。
2023年和藝術家區秀詒一同受邀參與德國曼海姆G7劇場SYNTOPIA計畫,參與聯展包括「2023移地行動—游人如織」新北市立美術館、 「超限社會」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2022)、「情書・手繭・後戰爭」(策展人陳湘汶)於印尼日惹Lorong畫廊與臺北關渡美術館展覽(2019)。2017受北美館邀請《ARENA:社交場》(策展人謝淑文),與藝術家區秀詒共同創作《當我們都不在了,記憶如何存在而不過渡於寂靜之中》(If We Do Not Exist, How Could Our Memories Remain and Not Pass into Silence) 裝置展覽與現場表演。
2019年獲國藝會海外藝遊專案進行為期兩個月之創作田調研究,並兩度獲日本秋吉台國際藝術村獎助計畫分兩次前往當地駐村(2019/2022)。2018年於蕭壠國際藝術村駐村,發表駐村個展《日寺》(Notes On Time)。該年也受臺北國際藝術村邀請於百里廳發表駐村返台展覽《灰燼的呢喃》(Whispering Ashes)。2017年獲選「台北藝術進駐」日本秋吉台國際藝術村出訪藝術家,駐村期間發表「Wasterlands」展覽與現場表演《The Waste Land》。也曾於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進駐一年,發表「真實與虛構的那些」(Those real and imaginary)個展,2016年再次於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發表「聽說遠方槍聲止息」。
生於高雄,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與劇場藝術研究所,主修導演。
劇場工作者、劇場導演、藝術創作者。
目前生活、工作於台北。個人創作常與當地環境、聲響結合,透過細微生活經驗觀察,對人與空間、身體、聲音之間的關係感興趣,常以聲音重組、影像、裝置或現場表演作為創作手法。曾多次入圍台新藝術獎提名。近年與影像、新媒體、舞蹈、音樂等其他領域之藝術家合作,也曾與瘋戲樂工作室、楊景翔演劇團、創作社、一公聲藝術、原型樂園、台北小花劇團、出入游樂IOFloat等合作。
劇場導演作品包括2023 瘋戲樂工作室《搖滾芭比》、許哲珮沈浸音樂劇場《失物之城》、2022臺北藝術節《黑洞春光》、2022臺北兒童藝術節《我的黑夜獸》、2022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Re_l_ _y》、2020《分手快樂》原創音樂劇、2020NTT-TIFA《無光風景》(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2019《Trade Trade Love 愛-換-換》(北藝大春季公演)、2018《媽媽歌星》(水源劇場)、《奠》(市長官邸藝文沙龍)、2017宜蘭羅東藝術自造祭編導演《荒土樂園》類環境劇場單人演出、2016《夜船》(關渡藝術節邀演)、2016《無眠》(牯嶺街小劇場與雲南省小劇場藝術節演出)。2015與出入游樂iOFloat合作,導演作品《出入.遊樂間》入圍第十四屆台新藝術獎,同年參與臺北藝穗節編導演作品《她最後的聲音》,榮獲「最佳空間運用」獎,該年也參與原型樂園主創作團隊與演出 《跟著垃圾車遊台北》,入圍2019年度由美國《公共藝術評論》(Public Art Review)雜誌和中國《公共藝術》雜誌所推動「國際公共藝術獎」。2018受臺北藝術節邀請與六團藝穗節優秀團隊共同創作《但是又何 Night》,於台北中山堂演出。
2023年和藝術家區秀詒一同受邀參與德國曼海姆G7劇場SYNTOPIA計畫,參與聯展包括「2023移地行動—游人如織」新北市立美術館、 「超限社會」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2022)、「情書・手繭・後戰爭」(策展人陳湘汶)於印尼日惹Lorong畫廊與臺北關渡美術館展覽(2019)。2017受北美館邀請《ARENA:社交場》(策展人謝淑文),與藝術家區秀詒共同創作《當我們都不在了,記憶如何存在而不過渡於寂靜之中》(If We Do Not Exist, How Could Our Memories Remain and Not Pass into Silence) 裝置展覽與現場表演。
2019年獲國藝會海外藝遊專案進行為期兩個月之創作田調研究,並兩度獲日本秋吉台國際藝術村獎助計畫分兩次前往當地駐村(2019/2022)。2018年於蕭壠國際藝術村駐村,發表駐村個展《日寺》(Notes On Time)。該年也受臺北國際藝術村邀請於百里廳發表駐村返台展覽《灰燼的呢喃》(Whispering Ashes)。2017年獲選「台北藝術進駐」日本秋吉台國際藝術村出訪藝術家,駐村期間發表「Wasterlands」展覽與現場表演《The Waste Land》。也曾於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進駐一年,發表「真實與虛構的那些」(Those real and imaginary)個展,2016年再次於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發表「聽說遠方槍聲止息」。